从第三周开始我们慢慢有了离开校园到印度社会上去看看的机会。当然,出于安全方面的原因,单独出行仍然是不被允许的,所有行程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印度是一个有很强宗教背景的国家。所以我们去的地方也与宗教有关。比如,印度有一些藏传佛教的寺庙(喇嘛庙)
还有本地的印度教寺庙、宫殿
总的来说,除了喇嘛教之外,印度本土的佛教早已衰败得差不多消失殆尽。目前当地最为显著的宗教应该是印度教。好像印度教并不是单一崇拜,而是有很多的神,佛教的释迦摩尼在印度教里面好像只是个小角色。
进入印度教的寺庙是需要赤脚的。然而,这些寺庙当中多为水泥地,就这么直接暴露在赤道附近的烈日之下,地面温度随随便便就能超过60℃。所以我们这些并非当地出身的外国人,在里面走路就好比鸭子或者企鹅一样,摇摇摆摆,从一个树荫冲到另外一个树荫,也是非常好笑。
印度在历史上是极为分裂的,可能有100多个国家(领邦)。即使在今天,虽然作为国家是统一了,但是各个区域的割裂程度仍然是很大的。不同的领邦语言文字不同,也不能通婚,其实感觉上就和外国人是差不多的。在SAD的食堂里,来自不同领邦的人基本不会坐在一起吃饭。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印度也是其一。但是,现代印度与古印度在文化上是割裂的。举个例子,班加罗尔本地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看上去很像中国的祥云那样,是一种圆润的符号。虽然班加罗尔人现在还在使用这种文字,但是这种文字其本身的读音和意义已经失传。现在大家只是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表音符号来使用而已。
1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最终,作为培训成果的考察,我们被分成了4个组,每个组要完成一个索尼“新产品”的企划。我所在的组企划的是可以检测血糖的“手表”,因为那个时候的我正好在做HIT,手里积攒了一些这方面社内的技术资料;而印度虽然不富裕,但是其饮食习惯导致糖尿病高发(素食主义者多的地方往往摄糖量很高),所以这样的产品是应该很有前途的。我们组的日本人小伙的PPT也做得非常赞,而两位印度小伙的发表十分风趣。所以最终我们组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