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在宿舍只住了大约半年的时间。
在到达日本后一个月,海运的行李到了。我的24个包裹堆满了整个饭厅。很幸运,和我一起住的另外两个都是北京院校的,所以基本没有什么其它行李。
由于此时已经知道将要搬出宿舍,我没有将家具拆出来,只是拆开了一些日用品,锅碗瓢盆什么的。晚上烧了顿晚饭,算是安抚同宿舍的两位。
同住的北京爷们会揉面,会煎蛋;另外一个福建的好像啥都不会。我们三个都姓陈。
宿舍其实是那种所谓的轻量铁骨造建筑,就是用角铁搭的架子,然后用螺丝固定的预制件。这种房子比木头房子好,因为不透风。但是比钢筋混凝土房子差,因为墙比较薄。
事实上,同屋的北京爷们有一天给女朋友打电话,手贱,往墙上捶了一拳,就打出来了一个洞。
宿舍怕着火,所以厨房配备的是电磁炉。这种炉子烧不了中国的铁锅,只能烧专用的平底锅。而且火力很小。所以基本不能炒,只能煮和炖。饭很难煮熟,所以我又去买了个电饭煲,1万5千日元。价格不便宜,但是用了十多年。
第二年(04年)3月公司为我们找了中介,中介给了我们几个选项。我们vaio的几个小伙伴商量了一下,最终有5个人决定一起住,选择了挨着千叶县市川站的一栋10层的公寓。楼很新,就是南边紧靠着铁路。打开阳台上的门的话火车的声音很吵,但是关上门就好很多,因为玻璃是双层的。
公司的政策是每月5万日元或者租金的2/3,按两者低的那个算。所以7万5正好用足。我们都住在9楼,3间朝南的,2间朝北的。房租应该是朝北的稍微便宜点儿。我住朝南的,每月好像8万3的样子。上海Lady和一个男生承包了北边两间,另外3个男生南边3间。

(9楼楼道。内走廊,左侧是北边右侧南边。门之间的那个是淋浴器。日本的淋浴器都装得很大,热水像消防龙头一样,非常舒服)
选这里的原因首先就是房子新,钢筋混凝土的。另外价格比较接近7万5。因为是车站附近,周边挺热闹,而且市川站是个大站,有快车直接到品川,单程30分钟的样子。市川是千叶县最靠近东京都的一个门户城市,中间隔着一条江户川。郭沫若落难到日本时也住在这里,他的故居(其实是他朋友的房子,送他的。那个时候房子随便送的呀?)现在还保留着。

(河对岸是东京,这边是千叶。每年夏天这里会有花火(就是焰火)大会,约30万人参加)
房间的格局其实就是类似酒店客房那种,开门进去直筒筒的一间。日本的玄关一般都会高出外面地面一截,进门脱鞋,然后走上去(所以日语招呼客人进来一般说成请上来),转身蹲下去,将下面的鞋子转个方向,鞋尖朝外,方便等会儿离开时穿鞋,也有一说意思是“我会离开的,我不会久待添麻烦的”的意思。
玄关侧面一般做成鞋柜,可能只有腰那么高,也可能会直达屋顶。然后走道旁边是卫生间,往前是厨房,再往前就是房间。
日本的卫生间一般都是干湿分开的,也就是马桶单独一间。这也许与他们喜欢泡澡有关。泡澡的时间比较长,因此会影响到上厕所的。但是无论是哪间都是暗间,没有窗户。在日本,有窗户的卫生间往往会被认为私密性不好,反而不受欢迎。国内主要是怕有味道或者潮湿,关于这一点,卫生间里的排风扇其实基本是常开的。人进去会转快一点,但是人出来其实还是在转的。所以其实反而很干燥,没有任何味道。缺点就是耗电。如果开着马桶圈的电热不关,一个月好像随随便便就是100度电,其实平常人除了睡觉并不怎么在家里。
总面积是30平米,其中房间的部分是15平米左右。这些都是指壁心面积,既不是国内的建筑面积,也不是使用面积,但是接近使用面积。
这也是我们选中这个房间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东京(含周边地区),15平米的房间已经是相当大的了。一般都只有10平米左右。而中国人的卧房,一般都在15平米左右。房间是洋式的,也就是铺的塑料地板。我有很多木质家具,所以我需要大些的、洋式的房间。
房子是签的三方合同,乙方是公司,入住人是丙方。事实上,外国人在日本想要单独租赁公寓是不容易的,因为大多数日本人房东不愿意借给外国人。这样的三方合同对甲方来说就放心多了。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当我离开公司的时候,我不得不搬出去。这也是后话。
地铁通勤是可以购买月票的。但是这个月票的价钱其实基本上和每天来回一次,每月22个来回单买的价格相同。所以并不是非常的便宜。只不过如果周末也经常出去,且是往公司的方向,那么可以省下一点儿。公司是直接按照月票价格给车费,并不管实际的情况。所以,我们选择住在地铁车站边,也可以省掉公交车费。
事实上,日本的房屋价格除了根据地块(也就是土地价格)不同之外,还与距离车站的时间紧密相关。一般来说走路5分之内为一档,10分之内为二档,而15分之上就是三档了。无论城市郊区,只要是车站附近配套设施都比较全,有商店有超市、有诊所有理发店。但是15分以上的地方基本除了住宅之外,只有便利店和自贩机了。
当然,东京都(核心的几个区)内的话由于地铁十分发达,基本上任何一个地方20分钟之内总有一个地铁站。所以这些地方不太容易找到非常便宜的房子。要么就是面积超级小,伸手可摸到四壁的那种。大多数职员,特别是有了家庭需要住大一点儿的,都会住到“郊区”,单向通勤时间1个小时甚至是2个小时。所以我们这个30分钟其实算是很方便的了。
后来了解到其实我们几个可能是住最远的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住在了公司的附近,当然,那样房子基本会老旧很多,面积也小。而且事实上,市区的地铁多为小站车,距离不远站点很多,从时间上来说,要把通勤时间压缩到30分之内,其实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