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写代码的日子(二十二)

机顶盒完工了,成为了skapa新网络录像功能的参考设备,其它设备厂家纷纷来对接。

skapa在自己电视台的一间设备房当中设置了对接实验室,开放给所有有意向进行对接的厂商使用。

这种协议级别的开发的特点就是,虽然有规格书,但是源于自然语言的不精确性,以及规格本身的完备性问题,很容易发生各种解读。加上各家企业的code base原本就各自有其特点,因此在实现的时候会有很多偏差。

所以在对接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很多问题。与HUMAX项目不同,那个虽然扯皮但是大家还是合力做的一个项目。现在,是不同的厂家不同的产品,其中大部分还是在各个领域竞争多年的老朋友。

所以非常有幸能参与这样的项目。我离开了初台的小黑屋,关进了位于目黑的skapa实验室。

在这里,我和我司另外一位负责DTCP-IP,也就是一种数字版权保护网络协议的日本人一起,与索尼、松下的老工程师PK,与老竞争对手DIXIM促膝攀谈。各公司都派出了该领域最好的专家,每天过得犹如华山论剑,不亦乐乎。每天都是天蒙蒙亮进去,深夜出来。

有的时候,实在是累得不行了,就跑到隔壁的导播室去看看,上百个屏幕闪烁skapa各个频道的精彩节目,其中左上角一块都是18禁,还无码。😈后来于是知道码是电视台加的。效果很好,马上满血复活。

skapa负责这个实验室的叫山口,也是skapa规格的撰写人(当然基本的技术方案其实是我写给他的)。我们一直怀疑他是不是山口组的(●—●)。所以虽然很年轻,我们一直都对他很客气。当然,这是对甲方应有的礼貌。

后来先锋(pioneer)也有一款录像机要加入。他们想了个更好的法子,直接让我们到他们办公室去做支持,对接好了,再拿到实验室去评测。

很巧的是,pioneer的办公室就在新川崎,我们刚到日本住的地方。所以我一口就答应了。

pioneer的门禁非常严格,每一道门都需要刷卡,进去要刷,出来要刷,而且还要配对。更绝的是,电脑也要将这张卡插在上面,才能启动。拔出卡立马锁屏。访客卡刷不了门,所以上厕所成了一件必须有人陪同才能完成的事情。

pioneer也是弄了个小仓库把我们关了起来,旁边堆满了各种仪器设备,而他们的工程师轮番进来和我们对接讨论,直到完成。

公司的营业经常会来看我们,带我们去吃饭。在那些日子里,我们看到营业就像囚犯看到探监的一样,很是高兴。

一个真正能够实用化的开放协议栈的开发,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而没有参与过这个过程的公司,即使给你规格书,也会碰到许多问题。这就是开放协议的技术壁垒。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