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写代码的日子(序)

大家好,我是《从零开始手敲次世代引擎》系列文章的作者。一直在想是否要在技术文章之外,另外写一点儿生活方面的东西。一来是分享,二来也是写给自己的晚年,日子久了很多都被时间冲刷地模模糊糊了。今天准备开个头。

这个系列文章准备分享一些杂谈,主要是关于一些自己的职业道路,以及日本的风土人情等。可能也会涉及到一些语言学习方面的东西。

2001年,我读大二的时候,索尼开启了第一次在中国的国际人才直接招聘。就是从国内的大学直接招聘人才去日本工作。关于这个事情的背景和各种经纬,其实有一本书,是当时索尼人事部部长所写的。里面有一些他和当时中国高层面谈时的故事,也有中韩印三国(当时招聘的对象国)学生特质的比较,懂日语的读者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读。日本亚马逊就应该就可以买到。

第一届入职员工的语言培训学校选在了我所在的大学。那时候学校正在鼓励二专,我选了日语。原因有二:一是小时候玩红白机为了能搞懂一些菜单选项或者通关密码自己瞎琢磨过一段时间,二就是当时得知了索尼有这么一个国际招聘项目。那时倒也不是很清楚具体的待遇,更多的只是年轻时对外面世界的好奇。

后来实际去读了二专,听老师说索尼给的待遇很好,于是更加坚定了决心。

记得二专是一周9节课,主课教材是《新编日本语》,据说与日语系正规军相同。只不过最终只学到第3册开始的地方,总共好像是有4册。

另外一个与一般语言培训所不同的是,有一些日本历史经济文化的辅助课。后来发现这些课的内容对于和日本人聊天很起作用。毕竟语言只是工具,文化才是交流的核心。日本人是比较小格局封闭的文化,单单会语言是不太容易赢得他们的认同感的。日本人经常说以心传心,或者要读懂空气。这种能力其实就是来自于对日本文化和心理的了解,不是光靠语言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二专毕业的要求是过N2,就是日语能力考2级。我很轻松地过了。自己觉得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一个语感的长期积累。其实虽然系统地学习是在报了二专之后,但是其实从小学开始就有一些日语方面的接触,比如抄写过五十音图。后来也自学过一两本《标准日本语》,看过一些日漫。第二个原因就是二专期间因为目的明确,所以学习也有动力,比较认真。

不过就如很多日语系同学所说的,大学里所学的语言更多是作为语言学研究对象的语言,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很难用起来。所幸我当时自己买了一套名为《自学生活日语》的教材,这是写给日本在其他国家的战争遗孤看的,所以内容十分生活化,每一课都解决一个具体的生活问题,比如如何理发,如何买菜,如何坐公共汽车等。后来到了日本发现,这些知识都非常有用。

但是比较搞笑的是,到了2002年秋,就是一线企业开始2003年秋招的时候,我却完全没在状态。每天浑浑噩噩地在宿舍码代码,丝毫没有考虑出路的问题。甚至于,差点错过了心心念念的索尼的国际招聘活动。

记得那天睡了个懒觉,起床下楼去打开水,发现宿舍楼里人都不见了。觉得奇怪的同时,蛋定打完水回宿舍码代码(应该是在写一个类似于3DS的三维编辑软件)。不一会儿楼下传来一阵喧闹,大家都回来了。

“你们都去哪儿了?”

我头也不回地问刚进门的舍友。

“去听索尼的宣讲了。”

“哦”,我故作镇静地应到,其实心里千万匹草泥马略过。

“说了些啥?”

“到日本东京总部去工作,按照当地水平发工资,提供住宿。”

“怎么报名?”

“给了个网址,让填写。”

“好,给我看看。”

于是乎,飞快地打开网页进行填写。内容好像挺多的,但是肯定没有要求填写在校成绩。

过了些日子,收到了笔试通知。考场在哪儿忘记了,反正不是本校。人挺多的。题目分软件和硬件,自己选做。但是软件里也不是一点硬件都没有,包括一些电路图方面的东西。(也好像是我软硬件都做了)最前面还有智商题,找出明显不同的那个图案之类的,可能和考公务员的那个差不多。好像还有英文题,但是巨简单。

现在只记得软件部分有一道考递归的题目,先写一个递归方法,然后阐述递归的优缺点。我应该是答了诸如简单但容易栈溢出什么的。

最终笔试成绩没有公开,只是得到了一面通知。本校参加笔试的貌似基本都得到了一面通知,所以估摸着笔试淘汰率不高。

因为人数众多,一面好像总共进行了3天,共3个房间每人45分钟的样子,在陆家嘴某栋高楼里。时值秋冬交接,出了2号线高楼边的寒风呼呼啦啦的。人生第一次西装皮鞋,全身不大对劲。

好像是早到了1个多小时,在休息室和别的人闲聊。虽然有不少清华北大的,倒也没觉得很大压力,毕竟自己也准备了许多年了。

来带我进面试房间的人事姐姐很漂亮。后来和同届进入公司的人聊,大家都对她印象颇好。到了门口她和我说“人有点多不要紧张”,我“嗯”了一声就跟着她进去了。其实心里想的是“老子做了N年学生会主席几百人阵仗都见过紧张个毛”。面试房间里两张会议桌拼在一起,后面乌压压坐了一堆人。人事姐姐在最左侧坐下,旁边有个戴眼镜的中国男人,后来知道叫张泉,是国际人事部的。

不过我首先倒是没有怎么关注人,而是看到第一排每个人面前放着的笔记本电脑,大大小小各不相同。感觉最大的有15或者17寸(也许是19寸),最小的可能只有10寸甚至不到。

戴眼镜的中国男人首先开场,说这些面试官都是日本来的,我可以讲英文或者中文,他可以帮助翻译。

“可以讲日语吗?”

我问到。“哦!”桌子对面乌压压的人群不约而同吐了口气,如释重负。我感觉场面似乎有些反转,好像我才是面试官ԅ(¯﹃¯ԅ)

(上班了,先写到这里吧)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