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写代码的日子(七)

在公司的前三个月,其实是最赚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段时间公司基本上是放羊式管理,没有啥要求,就是上课,然后拿钱。

课表排得很满很丰富。日语课程一周3次,每次2-3小时。除此之外还有公司各个层面的人来给我们上课,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有商务写作课,学习怎么写商务文书和电子邮件;有商务礼仪课,学习握手鞠躬交换名片;有模拟经营课,通过玩一个类似大富翁的游戏了解公司经营的基本;有财务知识课,学习怎么看公司重要的财务报表,怎么记账。等等。总之这3个月对我的蜕变作用是很大的。我开始慢慢脱离学生身份,成为一名早九晚五的工薪族。

单位每天还是要去的,但是主要任务就是写日记,把白天的活动写下来,感想写下来,然后拿给Tutor看。Tutor会写评语。很多日本人会画一点儿简单的漫画,所以一般评论之后都会有一个小漫画,基本上和现在的表情符差不多,大多是起到联络感情的作用。(。・ω・。)ノ♡

但是我毕竟是一个码农,流淌着代码一样的血液。所以我在写完日记之后,总是试图了解部门现在在干什么,寻找参加的机会。

VAIO那个时候刚刚完成笔记本部门和台式机部门的合并,举起了开启VAIO第二章的大旗。之前,VAIO的主题色是风骚前卫的淡紫色,熟悉VAIO产品的索粉也一定知道那时的VAIO是十分调皮不走寻常路的。比如可以装进牛仔裤屁兜的C系列、超小型的U系列、还有带个巨大炮筒摄像机的奇葩机型。

相比之下,台式机产品就要规矩得多,四四方方的塔式机箱,只不过是紫色的。最有特点的可能就是内置了电视高频头和视频采集卡,可以看电视,还能录像。另外,搭载了iLink接口(实际上就是IEEE1394接口,外形故意做得不同),可以连接Handycam(索尼的便携摄像机)直接导入拍摄的录像。

软件方面也是紧紧围绕影视这个核心概念,附送了几款在电脑上看电视或者进行简单视频编辑的软件。

事实上,VAIO这个品牌的含义就是Video Audio Integrated Operation,也就是影音融合。VAIO logo的设计,左边VA两个字母形如正弦波,右边IO形如数字的1和0,分别代表了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因此,VAIO也代表了模拟时代和数字时代的有机结合,产品的定位就是要将磁带时代的视频音频带入数字时代。

然而讽刺的是,VAIO第二章选择了将主题色改为IBM的黑色。本意可能是想说VAIO成熟了,但是事实就是VAIO开始办丧事了。来自台式机部队的高层和来自笔记本部队的高层争权夺利,各部门间壁垒越建越厚。因为整个集团推行国际化,英语NB的日本人得到飞速提拔,而这种人基本上原来都是驻扎海外做市场的人,从而自然而然销量规模被提升为最主要目标,创新被遏制,跪舔wintel风盛行。产品失去特色然而成本无法与中韩厂商比拼。这些就是VAIO真正的死因。这都是后话。

二面的时候,因为我说想做软硬结合的、有挑战的事情,部长给我简单描述了一种被称为DLNA的最新网络媒体共享技术,并表示让我做这个。他也的确把我安排到了这个组,但是项目的进度已经过半,暂时没法把我塞进去,也没人有空教我。

这时候部里在开发一台VAIO台式机的旗舰产品,特点是可以同时录制7个电视频道(东京只有7个免费频道),并且搭载1TB超大硬盘(04年),24小时连续录制最多大概能保存一个礼拜的所有节目。

但是,当时的Windows其实并不能连续工作7×24小时,很大的概率会死机。况且,因为是旗舰,这台机器搭载最新的P4 4GHz CPU(应该是英特尔最后的单核CPU),功耗相当惊人,工作时芯片温度轻松超过一百摄氏度。所以一直开在家里,恐怕会引起火灾。

因此,最终选取的方案是在框体内另外塞进两套嵌入式录像系统,基于linux的,与PC共享硬盘,但是独立工作。这样,即使PC关机,也可以继续录像。

其实今天的PS4能够实现休眠时下载,也是一样的原理。我不清楚PS4硬件团队有没有参考当时的这个设计,但是技术的积累就是这样进行的。

当时企划的思路是,用这台机器进行全天记录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实现时间无关的播放了。比如晚上5点有高达,但是我们5点还没下课,有了这机器就可以等下课再看了。

当然,仅仅是这样其实市面上录像机也能做到。所以企划又加了一条,爸爸妈妈儿子女儿可以同时看,各自看不同的节目。这就要求能够同时播放到多块屏幕,而不仅仅是连接在电脑上那个显示器或者电视了。

解决的方法就类似今天的抖音,或者爱奇艺,等等。实现网络串流。当然那个时候互联网都是猫,串流是不敢想象的。况且日本有很严峻的版权保护法,因此录像只能限于私人家庭使用,是不可以放在网上的。

DLNA就是这种在家庭局域网分享流媒体的技术规格之一。

但是我是新人,所以组长给我分配的任务其实就是组GUI,就和这个行业大多数新入门的人一样。我要做一个UI,把录下来的所有内容显示出来。

于是乎设计师就开始考虑这个UI怎么设计了。那个时候传统的设计就是cross media bar设计,这也是VAIO第二章软件界面的总设计,就和现在PS4的系统菜单一样,左右,上下。但是对于这个具体的案例,由于录制下来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好几百个上千个,像ps4那样去选择,会死人。

设计师想了很多方法去改善,都不理想。比如对内容进行分类树状组织。但是前提是用户得知道分类标准,而且阶层太深了。

后来设计师看到了报纸上的电视节目单,就像下面这个:

于是就设计成了这样。当这个设计拿到软件部门(就是我拒掉的那个部门)的时候,遭到了他们的强烈抵制。因为,用MFC或者微软提供的控件库,显然搭不出这个界面。

我提出来让我试一试。组长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答应了。

我找到了一个提供节目单的网站,就像上面那个,把网页保存下来,然后在APP里内置了一个IE浏览器控件,把保存的网页显示了出来。

大概花了我2小时。

系长惊呆了。问了一下实现原理,然后问我内容是否可以动态更新,我说可以客户端通过DOM更新,也可以服务端根据数据生成网页。于是他拿着去给软件部看。软件部什么反应我没看到,反正结果就是,这个任务交给我了。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d 博主赞过: